大红龙鱼是什么?
我们常说的“红龙”有两种,一种是短鲷(dio),另一种是南美彩螺(aquilonas) 下面详细说一下这两者的区别: 1、科属不同 红龙鱼,根据IUCN红色名录收录,属于易危物种,CITES公约附录二保护物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最新的评估,短鲷的栖息地已经大幅缩减,未来的生存趋势非常不明朗,属于濒危物种,CITES公约附2保护物种。
红龙鱼为热带鱼类,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及下游流域。红龙鱼的祖先最初是由德国水族爱好者在巴西圣弗朗西斯科河沿岸发现后引入欧洲饲养的,后被美国引进并大规模养殖。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短鲷种类有30多个,分布在巴拉圭、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巴西等中南美洲国家,原生环境多为淡水。其中,有20多种分布于巴西境内。 由于短鲷颜色十分艳丽,体色多变且能够和人互动,深受水族爱好者喜爱。我国也有部分水域有人工繁育短鲷。但是,随着人工繁育技术不断提高,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杂交品种,使得原本就比较容易与其它品种混血的短鲷更加“滥”,其野外生存能力受到很大威胁。 与短鲷相比,南美彩螺的原生态分布范围更广,主要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
2、形态不同 从外型上看,红龙鱼背部隆起,身体修长,具有明显的雌雄异形现象,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腹部饱满圆润;而南美彩螺背部平坦,体型较为细长,没有明显雌雄差异,个体大小相差不太远。 另外,两者的尾部都有较大的尾鳍,游泳能力强。不过,红龙鱼胸鳍大、尖而且很长,相当于身体长度的一半,南美彩螺的胸鳍则较小而且圆钝。
3、生活习性不同 红龙鱼为杂食性鱼类,南美彩螺为肉食性鱼类。在食物方面红龙鱼相对更“文明”些,主要吃植物性饵料,例如:藻类、植物碎屑以及各种水生昆虫等;南美彩螺则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除了小鱼、虾肉之外,各种水生昆虫也是它的最爱。在投喂时可以根据饵料的不同,区分开喂食时间,避免食物在鱼缸中漂浮,影响美观。
无论是红龙鱼还是南美彩螺,对于光照都非常敏感,都喜欢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丰富、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鱼缸内搭建假山、碎石,种植水草,为它们营造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两者对环境的要求都很挑剔,但在日常管理中注意保持水质稳定,温度恒定,它们也能相安无事。一旦换水不当或是温度突然变化导致疾病爆发,两者都会“翻脸无情”(攻击人),所以,在日常管理中要时刻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