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画眉鸟什么样?
黄胸鹀,因其体色靓丽,胸部具有黑色斑块形似“金领”,而俗称“金鹀”“金钱雀”等,这种常被饲养为笼鸟的物种近年来数量锐减,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中,黄胸鹟被评估为“极危”。此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黄胸鹀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黄胸鹀是中国的旅鸟,春季于3-5月,秋季9-10月经过中国,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区,繁殖于欧洲、亚洲北部,在东南亚、印度、琉球群岛和日本等地越冬。
黄胸鹀栖息于有稀疏树木生长和灌木丛的开阔而潮湿的地带,也栖息于沼泽和芦苇等湿地上。除了繁殖期外,喜欢成群活动。迁徙时,常集结成数百只以至数千、上万只的大群。
黄胸鹀以谷物、种子、树叶、浆果等为食,尤其喜欢吃稷子等谷物,因此又被称为“禾花雀”。在迁徙期间,黄胸鹀南下途经东南亚时经常在稻田取食,当地人习惯上将这一取食行为叫做“禾花落”,因此得名“禾花雀”。
黄胸鹀体型较小,体长14-15厘米,体羽色彩比较丰富。头顶栗色而基部色暗形成纵纹。眉纹白色或皮黄色。颊黑褐色或褐色。背和翅棕褐色,具黑色及皮黄色纵纹(或皮黄色仅见于腰和尾上覆羽)。尾黑白两色,两翈黑色,次级飞羽内翈皮黄色。颏、喉黑色,胸橙黄色,密布黑色中央具皮黄色羽干纹的宽阔横斑,在胸部中央横斑不明显而近融合成2条黑色纵纹。腹污白色,腹侧和尾下覆羽皮黄色,缀有黑色羽干纹。虹膜暗褐色,上嘴黑色,下嘴较淡,脚铅褐色。
黄胸鹀一般在5-7月间繁殖,常成对或集群活动于沼泽草地、灌丛等地,夏季最高飞到海拔2000米。常把巢建在森林、灌木丛和沼泽草甸中。每窝产卵4-6枚,卵呈粉色或绿白色,布有暗色斑点。